设置

关灯

第八十三章 主动投靠(第1/3页)

    程越等了一小会儿,肖震又带来了今天的最后两个人。

    一个是瘦小枯干的四十几岁中年人,一个是五十几岁的儒生。

    两人进帐,连忙行礼。

    程越双手虚托,道:“二位免礼,久闻大名,恨未识荆啊。”

    两人连道不敢。

    四十几岁的中年人叫汪麟,是前兵部尚书汪立信之子。

    汪立信,曾提出过著名的防元二策,可惜贾似道不肯采纳,致有后来之败。贾似道也后悔不迭,曾抚着汪立信的后背痛哭,但已无力回天。汪立信后来被起用为端明殿学士、沿江制置汉淮招讨使,到建康募兵增授江上诸郡。他抛妻别子赶至建康,见守兵悉溃,遂率部转至高邮,又闻贾似道兵败芜湖,且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,方知大势无法挽回,乃慷慨悲歌,恸曰:“吾今日得死于宋土”。遂扼喉而卒。追赠光禄大夫,加太傅。

    伯颜占领建康后,听人说了汪立信的防元二策,大为感慨,道:“宋朝有这样的人才,这样的良策啊,如果宋朝真能任用此人,我又怎么能到得了这里啊。”给予汪立信的家人很优厚的待遇。

    汪麟是汪立信的独子,历史上他不肯为元朝效力,自己跋涉到了福建,死于途中。而现在则因为程越的加入,历史发生了转折。汪麟听说程越拿回了建康,一心要为程越效力,就从建康找来了。

    而另一个老书生就近一些了。此人叫宋应龙,在军中三十几年,以儒士而知兵。本来他在泰州辅佐孙良臣,但发觉此人怯懦不堪,若是元兵打来,马上就得投降(历史上的确如此,他还杀了李庭芝与姜才向蒙古人献媚)。此人也有些骨气,打听到程越的为人后,就带着老妻到常州投靠程越(历史上泰州投降后,两人自杀)。

    程越看着这两个流星般从历史长河中陨落的人,心中的欣喜难以言表,这倒并不是说这两人有多了不起的才能,而是因为他对历史的影响,这两个本来已经死去的人现在还好端端地活着,而且还来为他效命了!他也正好缺一些文官,马上就收下他们,安抚了几句,已有了主意。

    程越对汪麟道:“汪先生,令尊去世的时候,只怕不知道建康还可以收回来吧。不知汪先生愿不愿意为我治理建康?”

    汪麟一听此言,感激得无以复加,给程越重重磕了个,道:“大都督恩德,属下领命。家父如果能活到现在,看到大都督少年英发,一定会深感欣慰。”

    程越道:“建康既是重镇,又是我军与元军接壤之处,你万事要小心。我会派谢汝楫去镇守,你要与他同心协力,不要辜负了我的信任。”

    汪麟没想到程越直接给了他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,除了点头称是,什么都不会做了。

    程越又对宋应龙道:“宋先生知道我去攻打扬州了吗?”

    宋应龙道:“大都督容禀,扬州军民,不堪再战,也不愿对抗救活他们的大都督,所以就算之前愿意舍生冒死与李大人共守扬州,此次大都督攻打扬州他们也不可能再战了。所以,小老儿现在就可断言,大都督此战必轻松取胜,说不定李大人的部将就把李大人绑来送给大都督了。”

    程越哈哈一笑,道:“宋先生好眼力啊。我打下扬州后正愁无人治理,宋先生可愿辛苦一次?”

    宋应龙大喜,忙施礼道:“固所愿也,未敢请尔。”

  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