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六章第一回教化四方(第1/3页)

    那位母亲说的如痴如醉,我仿佛身临其境,再一看,太阳已落山。我还得赶路呢,

    离开了小村子,我顺着沣河往回飘。不觉间翻越了秦岭,穿越了汉江,来到了一片群峰耸立,林涛起伏的高大山地。它横亘于长江、汉水之间,方圆几千平方公里,现在叫神农架林区。

    这里,重峦叠嶂,山高谷深,古木参天,奇花异草遍地。林区的西南部,有一独立的奇峰,四面刀切一样的齐整。岩壁飞瀑倒挂,长满绿色的青苔,溜光水滑。奇峰的脚下,有一个小石山,山顶上一群人正在指指点点,其中一瘦高个男人,看着面前的大山东瞅瞅,西瞄瞄,上望望,下看看,敏思苦想,绞尽脑汁。此人长相奇异,除了四肢和脑袋,其他部位都清澈透明,能看见他的五脏六肺。他就是神农氏。

    炎帝神农氏名叫石年。母亲叫女登,是女娲的女儿。有一天,神农氏的母亲去华阳(在今天的陕西华山)游玩时,感应了神龙之气,在姜水(即岐水,流经姜水城)生下了他。刚生下来的神农氏牛头人身,第三天能说话;第五天能行走;第七天牙齿长全。他成人后,身高作废尺七寸,仪表堂堂。因在姜水边长大,就以姜为姓,可以这么说,他是中国姜姓第一人。

    那时候,当地的百姓都以飞禽走兽为主食,以家畜肉食为补充。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,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,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,人们饥一顿饱一顿,家家户户都是如此。谁要是突然生病,无医无药,不死也残。

    神农氏所处的时代,是中国社会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。所以,解决吃的食物迫在眉睫。看到百姓在受苦,爱民疼民的神农氏决心踏遍千山万水,也要为百姓解困分忧。

    上古时候,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,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。哪些粮食可以吃,哪些草药可以治病,谁也分不清。

    一天,一只浑身通红的鸟儿,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,飞在天空,路过神农氏的头顶时,九穗谷掉在地上。神农氏见了,拾起来埋在土里,后来竟长成一片。神农氏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,放进嘴里嚼嚼,感到很好吃。他想,这些谷穗说不定可以给百姓当主食呢,解决眼下百姓的饥饿问题。

    说干就干,神农氏带着一群百姓来到森林边,用石斧、石锄,等生产工具,砍倒树木,割掉野草,开垦出十几亩田地。然后,把谷种点了下去,单等丰收了。

    谷子可以年年种植,年年有收成,如果能找到更多的草木之实,可供种植,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。想到这里,神农氏再也坐不住了。他在族人里挑了一些精干的人,跟随他踏上了一条漫长的“寻宝”之路。

    一行人日夜兼程,往西北方向挺进。他们走了七七四十九天,来到了一个现今叫神农架的地方。这里重峦叠嶂,山高林密,云雾缭绕。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上山,突然,从峡谷里窜出了一群狼虫虎豹,将他们团团围住。神农氏组织大家挥舞神鞭,向野兽们打去,谁知赶走一批,又来一批,络绎不绝,把大家弄得筋疲力精,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七天七夜,终于把野兽赶跑。有的人劝他,前方非常危险,还是回去吧。神农氏不为所动。那些虎豹蟒蛇被鞭子揍的一条条伤痕,后来变成了他们皮上的斑纹。

    说到这根神鞭,颇有一点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